神通资科董事长苏亮:智慧城市发展应建立完整产业生态系
联合国预测,到 2050 年全球将有接近 70 %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。为因应城市化日益加深带来的挑战,许多国家运用资通讯技术,展开探索和尝试,希望解决居住、交通、能源、污染等问题,当人工智慧(AI)和物联网(IoT)汇流成为人工智慧物联网(AIoT),更带动新一波的智慧城市发展,只是不论智慧城市如何演进,缺乏緃观思惟,在没有标准下,各自发展,导致资讯、应用等碎片化,一直都是笼罩在智慧城市发展上的阴影。
勤业众信(Deloitte)在「 5G 赋能智慧城市白皮书」曾这样描述:在传统的智慧城市建设中,由于将智慧应用细分成众多的领域,建设内容相当广,使得城市在规划发展时容易失焦,而且使用的技术缺乏标准,各项数据资讯碎片化相当严重,使得在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时,无法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。
在这份白皮书中提到的传统智慧城市建设,有时称为智慧城市1.0 的时代,不仅数据资讯是碎片化,许多创新也是碎片化,并没有完成发展智慧城市的最根本要求:提升市民满意度和体验。随着AIoT、5G、Cloud Computing等资通讯科技日益成熟,催生更多的智慧城市创新应用,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带来更多可能性。
即使是这样,在智慧城市建设的初期,若是缺乏纵观思维,甚至存在部门主义,各自发展系统,不仅城市管道、土木等皆重复施作,浪费成本;在技术和数据缺乏标准的情形下,资料格式不一,无法共用,仍无法消除资讯碎片化的状况,甚至导致新应用发展缓慢,一旦重新设计发展,也造成资源浪费。
台湾的软体开发能力相当坚强,每年的智慧城市展,各国城市首长来参观时都感到惊艳。即便我们表现十分优异,各种智慧系统也受到国外系统整合商青睐,然而输出国际却仍困难,主要原因在于政府采购法的规范下,许多政府专案,仍呈现碎片化的状态,各种智慧系统的开发基础,是建立在个别执行单位上,不论是场域或是系统本身,规模过小且各自独立,因此无法进行整体规划,厂商(特别是系统整合商)无法借此累积整合经验,当然也无法孕育出整合实绩,对于输出国际是一大劣势,无法在国际舞台上发挥台湾科技产业的真正实力,甚是可惜。
政府应协助业界,建立「国家级系统整合平台」,摒弃过去切割成许多单项、短期、碎片化的概念验证专案(Proof of Concept;POC),将场域释放出来,让专案基础建立在「完整」的场域,例如,具备完整供应链或是可整合管理的场域,系统整合厂商(SI)可作为领头羊,发展可持续执行、可高度复制的软硬体及应用服务,而政府也应策略性长期支持应用服务厂商,确保永续发展。
台湾在1999年推动的资讯业电子化ABCDE计画,就是整合国内资讯业系统厂及上中下游厂的电子供应链计画。这条电子供应链连结了国际大厂客户,让我们专注于发展设计、制造、代工,造就了今日蓬勃的电子资讯产业,相对的也提高了我们对于国际大厂客户的依存性。
「国家级系统整合平台」将有助于建立各产业的ABCDE 计画,过去以国际大厂作为链结中心点的模式,转变成由系统整合商带领各产业,进行横向的系统整合,同时进行垂直的上中下游大数据分析,将单向的客户依存性,转化成产业生态系(Eco System),产生出更为完整、更具价值的POC,对于我们输出国际将会是一大优势。
许多城市在进行智慧城市建设时,都采用借重产业生态体系的做法,经由和企业合作投资等方式,共同开发创新解决方案。类似的状况也体现在台湾将智慧城市应用输出国际的案例上,当澳洲昆士兰Redland City 引进智慧病媒蚊防疫应用时,是由当地政府、台湾政府及企业各出资1/3,结合三方力量,创造三赢,将台湾的城市应用输出海外。
2018年成功输出菲律宾的自动查验通关系统E-Gate,也是运用产业生态系的力量,由系统整合商整合机电系统、监控系统、通讯系统等相关领域的100多家厂商,将快速、弹性、高品质、互补等台湾优势,带进国际市场。
如今政府因应数位创新浪潮,将建设智慧国家视为维系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要途径,智慧城市的本质,就是跨领域资源与技术的整合,台湾已具备成熟的科技环境,我们正处在科技产业发展的关键时刻,政府应借重SI厂商的整合实力,发挥旗舰精神,带领台湾产业拓展海外市场,让我们从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。